谈锟斤拷锟桔碉拷
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全国第一,安徽是如何做到的?
日期:2022-10-14浏览:618次


安徽省金融、科技、人行、银保监部门的厅局长们,出镜当主播,5场直播触达超1000万人次,成为众多企业家心中的“网红”。

“服务小微企业不在于发了什么文,而在于干了什么事”。

当下的安徽,不仅有风投创投的成功案例、上市公司的异军突起,更有出乎外界意料的亮眼金融数据:6月末,安徽省小微企业贷款在各项贷款中占比36.74%,位居全国第一;安徽省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93.89万户,同比增长33%,即近1年新增获贷户超3成;标杆城市芜湖的小微企业获贷率超过70%。

安徽既不是传统的中小企业大省、也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金融强省,更不是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方,由此引发外界发问:安徽如何破局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什么能做到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全国第一?

4月29日开始,安徽省金融、科技、人行、银保监部门的局长、厅长们竞相出镜,走进了安徽金融“融小易”与您一起话融资的直播间。


01 厅局长当主播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从一场直播说起。从4月29日开始,安徽省金融、科技、人行、银保监部门的局长、厅长们竞相出镜,走进了安徽金融“融小易”与您一起话融资的直播间。他们“屏对屏”问需于企,“心连心”解决问题,将枯燥的政策条文深入浅出讲解出来,直达企业,受到广泛好评。

干货满满、政策精准、解读贴心……每一场直播,观众都给了主播们高赞评价,这些厅局长也因此成为众多企业家心中的“网红”。每一场省级直播,在线观看人数都在200万左右,已开展的5场直播触达超1000万人次,共促成融资300多亿元,实现政策产品宣传和融资对接双丰收。

在直播中,有一个蓝色水滴状的卡通形象一直在直播画面中,这就是直播平台打造的亲民形象——安徽金融“融小易”,寓意金融之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目的是让融资变容易。

这一IP形象是安徽省134家银行、保险、证券机构,226家基金,64位金融专家等金融要素的集合体,贯穿直播活动为企业融资答疑解惑和在线对接撮合,深受观众欢迎。

只要企业有融资方面的需求,不仅可以直播间提问,还可以扫描屏幕上的绿码,输入需求,就可以得到“融小易”帮助。

“融小易”承诺,每一条需求,都会在48小时内响应。除了讲解和问答,“融小易”还开发了“测一测”“试一试”在线评估功能,企业可以自主查询是否符合授信、担保等条件,让政策更加可知可感。

如今,“融小易”来到线下,以玩偶、鼠标垫等实物载体的形式进一步扩大金融政策直播的宣传。厅局长当主播和“融小易”,成为安徽推进金融服务的鲜明标识,而其背后是安徽开展的一场专项行动。


02 “不发行动方案”的专项行动

2021年末,安徽省提出要实施数字赋能普惠金融行动,并写入党代会报告和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是通过数字金融手段助力小微企业改善融资问题。

在国务院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后,安徽省及时制定出台了助企纾困22条金融措施和9项落地保障举措,但在调研中却发现,安徽金融实践中还有很多新的手法步法打法,在文件中却找不到。问及此事,安徽有关部门领导说,我们早已拟定了普惠金融99项举措,虽没有发正式文件,但正在照单实施。他笑称这99项举措是“武功秘笈”,并强调,“服务小微企业不在于你发了什么文,而在于你干了什么事”。

为让“武功秘笈”练出“真功夫”,更好推动数字赋能普惠金融行动,安徽专门成立了一个滚动派单的作战指挥部,但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指挥部。在省级层面,安徽高规格成立助企便民融资服务专班和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指挥部,以战时思维、战时状态,顶格协调、顶格推进。专班和指挥部不同于以往发文签报这种长周期、重审核的管理方式,而是采取了扁平化、重调度的项目化管理方式,对于项目化数字化的任务,这种独特的管理更为高效。

同时,还建立周报告制度,采取“集中调度+滚动派单+定期反馈”机制,提级调度解决企业反映的融资疑难问题、共性问题,条目式、常态化推进平台建设。这一制度的威力在于,可以有效解决要素保障跨部门协调问题,一旦哪个部门进度落后,就会收到省级领导督发的任务工单,顶格推进,确保各方面都跟上节奏。用顶格战法推进数字赋能普惠金融行动,安徽不仅有力度,更有态度。作为数字“变现”最直接、最成熟的应用,金融当仁不让成为推进安徽全省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行工程”。

2022年,安徽省出台《“数字安徽”建设总体方案》和《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行动方案(2022-2024)》,把“数字安徽”作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重要引擎。为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安徽用平台思维整合资源,用数字化技术打破信息不对称、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着力提升数字赋能普惠金融能力。省政府金融部门专门设立金融发展处,核心职能之一是推进金融有关平台建设。

这样一来,政府不再只是一个宏观指导管理者,而是同步且深度地介入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体现政府在提供普惠金融这一准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有为之手”。


03 快速涨粉:9个月平台用户扩容3倍

与全国各地平台一样,安徽的金融服务平台也面临一个痛点:企业在平台发出需求后,金融机构响应慢、响应率低,让很多企业觉得并不解渴。平台的引流规模相对于金融机构传统的获客渠道太小,金融机构对此关注也不够。如此一来,平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怎么办?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数字赋能普惠金融,最要紧的是快,快才管用,快才能见成效。

于是,安徽升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在管理方式上,将传统的职能管理发展为流程业务管理。平台把响应速度和响应率作为关键价值因素,与银行机构签订公约,银行机构保证对企业在平台发布的需求进行快速响应和融资匹配,并针对性优化对接流程和对接机制,做到“专人专户专责”,对企业需求进行实时“抢单”。

如今,企业通过安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布融资需求,48小时内银行响应率已从最初的17%左右快速增至目前的100%。平台指标呈爆发式增长,用户从年初的不足20万激增到9月上旬的65万。1-9月,安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累计撮合解决融资需求15.7万项、实际融资1.2万亿,累计撮合成功率超过90%。

为更好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安徽建立了激励机制,表现优异的金融机构能够获得政府的表扬和激励。同时,对落实金融政策行动迟缓、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果不显的金融机构,创新设立了“蜗牛奖”,并在审慎作出评价的基础上定期公布获奖名单。一旦获得“蜗牛奖”,不仅是面上无光,外界更可能理解为这个金融机构在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信任赤字。

在安徽升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过程中,还面临两个共性问题:一是省市协同的问题,二是同类平台冲突的问题。怎么解决?安徽以金融服务云为依托,创新打造覆盖省市、协同厅局、串联各类机构的线上金融服务体系(1+16)*N模式。省市平台协同上,围绕“用户互认,产品统一,业务同步,数据共享”开展系统对接工作,建立“1+16”的线上金融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省平台与16家地市平台已全部联通,其中完成四星级对接的14家、完成三星级对接的2家。厅局协同上,已完成省平台与“皖事通”“皖企通”“网上工商联”“皖企服务云”等政务服务类系统对接,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触达范围,并打造平台公共支持中心,建立“厅局白名单”服务模式,实现对细分群体的在线融资全流程跟踪。

金融机构对接上,根据各家的信息化水平现状,提供包括“专线直连,系统协同”和“账户分配,在线受理”两类对接模式,确保更大范围链接多项金融服务,健全线上金融服务矩阵,平台目前已完成27家金融机构专线直连。


04 强势地推:四个月“五进”230万户

政策要产生效果,关键得能落地、快落地。为推动稳经济系列政策迅速落地,安徽创造性开展了“五进”活动,即金融服务进园区、进街道、进社区、进乡镇、进商圈。

首先要破解的是,谁去进?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五进”活动对主体做了特殊安排,从金融机构唱主角发展为组团专班推进。安徽省各地政府组建“助企便民融资服务工作专班”,“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一起进,特别是地方政府官员要带头。

这些乡镇长、园区主任们,有他们了解市场主体经营情况的独到方法,在推进金融服务时能提出更为精准的方案,由此开展政策大宣传、需求大摸排、供需大对接,也更接地气、更有效果。

进的主体明确了,还要知道进到哪里?

以往开展送政策送要素等类型活动,主要面向小微企业。但通过调研发现,数量庞大的个体工商户受疫情影响也很大,但受企业资质、统计等方面因素影响,他们却成为了金融政策触达的洼地。作为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毛细血管,个体工商户理应成为普惠金融的塔基。

因此,安徽“五进”活动除了服务小微企业外,着重突出对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力图补齐短板。“五进”中的进社区、进商圈,主要就是面向这一群体,在全部走访中,个体工商户的走访量高达66.5%。

进的方向知道了,关键还要清楚怎么进?

面对企业,不仅要宣传政策和进行简单的融资撮合,更要现场解决问题。为此,每个融资服务专班派出的上门小队都带着金融工具箱,工具千差万别,但总可以归集到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操作。

所以,带码(平台二维码)上门、扫码解难成为标配,也因此推动与企业的“一轮交互”转化为在平台上的常态化对接,形成了发现、反馈、解决可追踪可查询的一整套闭环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安徽各地12345热线增设金融服务专线,打个电话,1个工作日内即能转到金融机构,3个工作日就能收到办理反馈结果。

瞄准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安徽解决了“谁去进、进哪里、怎么进”三个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6月份“五进”活动以来,安徽已组织104万人次走访各类市场主体256.5万户,收集融资问题21.1万个,解决融资问题18万个,按照市场监管系统市场主体统计数,全省走访市场主体覆盖率达38.8%。


05 “链”到“网”,立体赋能

受疫情等国内外超预期、非常规因素的影响,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令人担心,特别是对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这些链上末端企业的冲击。这也带来了一种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不看资产,而是主要看企业交易数据,突破了传统信贷模式要求资产抵押的限制,从而更能适应那些“有市场但暂遇困难”的广大链上小微企业融资需要。

为此,安徽紧紧抓住供应链这个“牛鼻子”,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开展一系列金融补链、固链、强链行动,针对性服务链上小微企业。备受广大企业点赞的供应链金融“助微”行动就是典型。

2022年伊始,央行首次将票据市场运行情况纳入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月度通报。市场共识是,供应链金融的实施效率已成为关键破局点,供应链通畅了,经济的血脉就活了。7月,安徽启动供应链金融助微行动计划,重点围绕增强金融普惠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等工作目标,逐步构建“头部企业+中小企业”生态圈,不断拓展金融机构的数字化产品服务。20多家金融机构和100多家核心企业积极响应这一行动,他们计划在年内为百万供应链上小微企业提供近千亿金融支持。安徽的供应链金融已形成针对不同主体、业态、产业链特性分层分类的供应链金融支持体系,多家金融机构都推出了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

如徽商银行以金融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创新融链通、供应链E贷等线上化产品,满足各类供应商、经销商等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提升供应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很多核心企业也依据自身资源在链上发力:奇瑞汽车以企业自身资信为背书,通过应收账款的流转互认,为1000多家上下游供应商企业累计开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超过90亿元、发放融资超过40亿元,融资利率半年不超2.5%。

为引导金融活水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助力安徽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高地,安徽在“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专门设置金融板块,以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经营动态大数据为背书,搭建金融1+3+N架构,探索产融合做新模式,围绕不同产业发展需求,打造特色金融产品,充分发挥资金的驱动作用,推动实现工业互联网“产学研金”四位一体。

“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自2021年9月正式上线以来,已汇聚企业 58254 家、服务商 10560 家、个人服务商 17208 位、学生创客 75282 人,发布工业 APP5409 个、科技成果 41050 条、需求 10283 条,用数字化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势能。

金融服务不仅要有开放式平台,更需要专业化做事。2021年开始,安徽开始实施万家企业和领导干部资本市场业务培训行动,用以提升企业和党政领导干部懂金融、用金融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广覆盖、有针对性的培训,给企业当金融“讲解员”,为金融产品“带货”,让金融政策变得活泼易懂,从而有效放大了金融政策实施效果。

截至8月底,安徽已针对企业开展金融业务培训千余场、触达企业超3.1万家次,其中,董事长或总经理参训企业1.2万家次,开展金融政策直播109场、召开新闻发布会41场,安徽金融培训工作倍受企业盛赞和媒体关注。

这就是安徽拿到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全国第一的一系列手法打法。安徽金融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来源:决策杂志)